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耕地保护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。2024年以来,南昌经开区检察院找准耕地保护与检察职能的切入点,积极服务保障“三农”工作,以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守护耕地资源,共督促完成2918.14亩耕地种植草皮、6块农田养鱼、发展林果业问题整改。
一是线索摸排“全方位”,问题洞察“无死角”。加大案件线索摸排力度,借助智能化、信息化手段深挖耕地保护问题。以“抽查式+检索式”线索摸排方式,对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现场调查。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,联合农业农村局、生态环境局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信息共享,及时数据互通。拓宽线索收集渠道,充分发挥群众力量,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、微信公众号等方式,鼓励群众对农田被非法占用的违法行为积极举报,切实打通耕地保护监督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二是检察建议“强督促”,履职整改“见实效”。针对履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精准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。截至目前,已发出检察建议3份,整改率达100%。如在办理辖区樵舍林场非法占用一案件中,经调查发现有人私自占用国家公益林地用于堆放石膏、砂石,存在非法占用林地未按照法律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的情形,迅速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,最终挽回耕地占用税68077.8元。同时,建立跟踪回访机制,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查看,召开公开听证会,邀请人民监督员对整改效果 进行监督确保耕地质量恢复到位,真正实现“还耕于田”。
三是协作联动“聚合力”,长效保护“筑根基”。积极与外部职能部门协作联动,凝聚耕地保护合力。联合市院、区工委、区社会发展局深入调研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整治工作,明确推进举措,确保各项问题全面整改到位,共同研究解决耕地保护保护难题,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。同时,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,通过“法律进乡村”、“送法下乡”等活动,向群众普及耕地保护法律知识,增强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,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。
(作者:付丹)